升学减分、强制参加,全面解析新加坡的课外活动CCA!这才是中国教育改革真正追求的~

分享

分享到:

    发布于:2021-08-16 19:31  浏览量:1535  来源:万事通

图片


素质教育是以思想道德教育为灵魂,以身心健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为宗旨的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当父母的共同心愿,每位中国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较高的学历、 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某种特长,以便将来进入职场后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在如此强烈的需求下,教育培训市场的各种兴趣班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图片

然而最近双减政策的下达又掀起了讨论新热度。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措施,却让中国的家长们慌了。


图片


呼吁盼望了这么多年的减负,可真的动起真格儿来,为什么家长们又焦虑了呢?


疯狂内卷的教育

不能输在起跑线


如果不送孩子上兴趣班吧,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别人家孩子都在学,自己家没学,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传统教育应试的圈子里,这种焦虑,真的谁都抵抗不了。


图片


中国父母的焦虑都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而不确定的原因是父母不知道孩子成长的目标是什么,然而能上一个好小学,上一个好中学,读一个名校,这些都是实现孩子成长目标的一个途径。


图片

从来没有哪一代父母,比今天的父母更焦虑;也从来没有哪一代孩子,比今天的孩子更辛苦。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学区房炒出天价、小升初挤破了头,课外班也人满为患。


疯狂内卷之下,再佛系的父母,都很难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掉队。

可父母用心良苦的背后,是一个个早已身心俱疲却不被看见的孩子。

图片


全面培养孩子的时代,核心就是“样样要会”。而兴趣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确实可以拓展娃儿的认知,让娃儿可以多一些机会被挖掘潜在的特长,但是一定请记住,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快乐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与其素质教育

不如CCA


在中国,课外活动是兴趣爱好,而在新加坡,学生的课外活动(CCA)却直接和升学挂钩。新加坡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有课外活动,而且记录在成绩里,据说该课程甚至比核心文化课还要重要。


图片

新加坡从小学二年级至大学都有各种各样的CCA,包括艺术、体育、制服团体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不同的团体新加坡的中小学生每天只读半天,除了课内文化课的学习,放学后,基本上都必须选一项或者两项做为自己的课外活动(CCA)。


图片


在CCA得分较高的学生可以享受“升学优待”,在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甚至一些好的学校还可以直接录取。


从根源上鼓励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们,不做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产物,而是多方面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


图片


与中国学校里的一些课外兴趣班相比,CCA要重要得多,而且每个孩子都得选。有些核心课程可能只学一二年,而CCA要一直学到毕业,花的时间也很多。


图片


新加坡教育部有严格的规定,所有的学校必须开设足够多的CCA课程。不同学校的内容不一样,普通的中小学大概有三十来种,有些初院可能多达七八十种。


学校CCA的种类


新加坡CCA课程活动不仅仅使学生在兴趣方面得到长足发展,而且,在集体活动中,学生渐渐学会了什么是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因此,对于新加坡学生而言,新加坡CCA课程活动最大的教学特色就是使学生增强意志、强健体魄、增长智慧等。



1


体育活动团队


项目有曲棍球、羽毛球、乒乓球、英式女篮、篮球、排球、板球、网球、田径、橄榄球、保龄球、攀岩、射击等


图片


训练:通常每周2-3次,每次3小时训练时间。遇到有大型比赛的,还会有一些加时训练。运动类的CCA,每年都要参加全国性比赛和区域性友谊赛。


2


表演艺术团体


项目有舞蹈、合唱、吉他、西洋乐队、华乐队、英文戏剧、中文戏剧等


图片

训练:通常每周2-3次,每次2.5-3小时训练时间。遇到有大型比赛的,会有一些加时训练。还有一些校内外的表演活动和学校之间举办的活动参加,有很多平台展示所学。



3


制服团队


项目包括学生警察部队、童子军、女童军、救伤队等


图片

训练:一般每周1-2次,每次2-3小时。内容基本是操练,高年级和低年级之间纪律严明,类似于参军的感觉,有点像中国的军训项目。救伤队的学生会学习急救,考取急救证。



4


协会和学会团队


项目包括图书馆社,环保社,义工社,广播社,摄影社,漫画社。还有一些学术性质的天文社,数学社,中文学会、机器人协会等


图片

训练:通常一周1-2次,每次2-3小时


这些课外活动对于很多中国的家长可能并不看重,但是对新加坡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是升学、申请奖学金,甚至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


图片

关注官方微信